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欧阳春副院长一行前往湖口商量“迎娶”“青阳腔”

发布者:   时间:2007-05-25    点击:1184次

                    抢救濒危剧种 传承地方文化 服务地方经济

 323日,九江学院副院长欧阳春带领艺术学院龚晓天院长、张艺鸣副院长、校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贤淼、艺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生科副科长沈杨等一行,慕名前往湖口县。通过参观、座谈,了解 “青阳腔”这一濒危剧种的由来、发展经过和艺术价值以及研究现状。

  “青阳腔”形成于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的安徽省青阳县,约于嘉靖、隆庆、万历(15221619)年间,由徽商经水路带进当时江西的水路门户、著名物质交流和转运重镇湖口县,并由此深深扎下根来,距今以有400多年的历史,而其发源地青阳县,则因战乱、“文革”等诸多原因几近失传。

  “青阳腔”是一种平民戏曲艺术,它唱词通俗,曲调高亢,流传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据考证,早在明代它就走出了国门,传之日本和欧洲。它艺术特点别具一格,真实地反映民风、民俗和民生,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同时,它孕育了大半个中国的戏曲剧种,是国粹京剧的“鼻祖”。另外,它传承了明代古戏曲遗风,正如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先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一书序中所说:“1956年于湖口、都昌发现的青阳腔,使我们找到了弋阳腔的变种,对明代流行的各种曲集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声腔,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现在各地高腔剧种以及徽戏的形成,在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但令人后怕的是,这一“国宝级”的“青阳腔”戏曲艺术差点濒临消亡。1982年,湖口县着手对它进行抢救工作。至今,湖口县是国内唯一保存“青阳腔”最完整、最齐全、最丰富的地方,其中,功不可没的是该县戏曲创作研究室主任刘春江同志,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潜心搜集、钻研“青阳腔”戏曲艺术,已搜集到正本戏36个;单折小戏60个;曲牌448首;唱腔曲谱40余本;唱腔、曲牌录音118盒;脸谱40幅;照片1000余幅;演出光碟20余盘;与“青阳腔”有亲缘关系剧种资料13个省10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性戏曲艺术研讨会;整理编写150多万字的《江西青阳腔考》、《江西青阳腔音乐》两部专著。由于他辛勤而卓越的工作,湖口县于199910月被省文化厅授予“戏曲之乡”称号;20005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戏曲);200662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口“青阳腔”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九江吉祥三宝”之一。 

  在湖口,我们受到了湖口县委宣传部周部长和文化广播电视局孙局长、秦局长和李局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他们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湖口县“青阳腔”戏曲艺术抢救、开发和研究的来龙去脉。我们在深深感动和敬佩刘春江同志20多年潜心“青阳腔”戏曲艺术的同时,也深深担忧其资料保存环境的简陋,保存手段的原始和保存方法的落后,如很多光绪年间的手抄剧本,只是简单地放置在档案盒中,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很多录音磁带都是已故艺人的原始唱腔,也未作刻录备份,一旦消磁,将无以补救。另外,资料的搜集、分类、整理等工作也有待细化。由此而展开的研究工作,也刚刚起步。即便是已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如两部专著,也因经费问题而难以付梓。 时下,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开发和研究工作,也引起了各高校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就我们江西而言,江西师大成立了“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建成了弋阳腔展览馆、汤显祖展览馆;南昌大学成立了“赣剧研究中心”;江西财大成立了“江西本土文化研究中心”;上饶师院也即将建立“弋阳腔研究所”,其目的是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发掘地方文化特色,传承地方文化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在座谈会上,欧阳副院长首先介绍了九江学院的情况,对“青阳腔” 戏曲艺术的价值和湖口县对“青阳腔”的抢救、开发和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艺术学院和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分别给学校打报告,提出成立“青阳腔戏曲艺术研究中心”,组建研究队伍。建立“青阳腔”戏曲艺术陈列馆,对研究价值大的古剧本、录音磁带等史料进行抢修保护。建立“江西青阳腔网站”。聘请刘春江同志到学院开设“青阳腔戏曲艺术”公选课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青阳腔”戏曲艺术,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我们高校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