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音乐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系列课程,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中央戏剧学院硕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音乐剧、话剧导演陈曦老师。陈曦老师此次授课的题目是《从音乐剧的二度创作反观剧本写作的一点思考》。
陈曦老师分别以导演和编剧的视角,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和空间,深入浅出、系统翔实的为我们评述了当下中国音乐剧的生存状态、发展空间、使命任务以及音乐剧在制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首先,音乐剧的选材一定要基于强烈的创作冲动。剧本重要,是一剧之本,但比剧本更重要的是选材。用曹禺先生的话来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写,不熟悉的生活不要写,熟悉的生活,但没有从中找到你相信的道理,并且真正想通的时候也不要写。据此,我们知道,经典的音乐剧,一定要基于熟悉的生活,通透的感悟和强烈的创作冲动。
第二,音乐剧的创作一定要遵循虚实结合的艺术规律。纵向跳跃、横向发散,虚实互补,水乳交融是音乐剧创作的本体,也是音乐剧不同与其他戏剧样式的根本。话剧、歌剧、中国的戏曲、甚至有“百艺之母”之称的曲艺,都或多或少与音乐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唯独音乐剧博采众长,成为目前为止、最现代、最综合、最有生命力的一种艺术样式,这都是基于音乐剧写实写意完美融合的艺术特征。正如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所说:如果作品中绝无抽象、不写意,那就变成了放不上天空的风筝。但当作品完全断绝了物象与人情的联系,风筝便断了线,我探求不断线的风筝。
第三,校园音乐剧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校园音乐剧就像轻骑兵,投入少、周期短、观众多,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近几年来,校园音乐剧如雨后春笋,彰显出勃勃生机。一大批校园实验音乐剧叫好又叫座,凝结着几多高校师生的汗水和才情。这些音乐剧思想现代、立意纯粹、制作大胆,为音乐剧的民族化进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陈曦老师在这一版块和大家重点分享了一部校园音乐剧——《舞678》,编剧以敏锐的洞察、细腻的笔触,凝炼了舞蹈学院学生训练、演出、生活为创作素材,体现了职业中国舞人成长的点点滴滴,巧妙运用青春“预备期”和“预备起”的契合,生动、鲜活、有趣地展现了当代艺术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阐明新一代青年人叛逆与激情、现实与理想、友爱与包容的冲撞,尽管历经艰辛,风雨兼程,爱,就不要放弃!
在这里,陈曦老师还特别引用了剧作家羊驰老师的一段话:一个好编剧一定是以回忆为生,编剧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感动人的东西,可能是最有欲望写的,但如果能静下心来慢慢回忆那些曾经感动你的,还能记住的,这个时候就是你最好的作品。
第四,中国音乐剧要另辟蹊径、尽快完善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音乐剧起步较晚,近些年蓬勃发展,茁壮成长,目前仍然尚属童年,越是初级阶段音乐剧人越要清醒,以中国文学为蓝本基础,以中国文化为审美导向,以当代的创作理念为实操方向,学习世界音乐剧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音乐剧人要乘风破浪,越挫越勇,创作出精神轮廓清晰的好作品。据此,陈曦老师告诫我们:目前,程式化、概念化的作品依然屡见不鲜,大家要引以为戒;音乐剧结构要巧妙合理,人物要生动鲜活,宁可不高大上,也不能假大空;音乐剧写作的互补性和科学性;音乐、舞蹈、台词在每一个戏剧情境中的动作性与有机转换;歌与舞叙事的重要性,围绕故事,刻画人物,深化主题;音乐剧制作要审时度势,简约而不简单,简洁而不简陋。
最后,陈曦老师希望音乐剧培训班的同学们要坚定信心,广开视野,博采众长,学贯中西,尽快打破理论藩篱,突破经验壁垒,营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结课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音乐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学员: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