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科研活动 >> 正文

瑞昌竹编非遗传承人进课堂,赋能环境设计《非物质文化再生设计》实践教学活动

发布者:教学科研管理科   时间:2025-10-28    点击:62次

非遗活态传承,课堂是重要阵地。近日,九江学院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再生设计》课程创新引入“非遗传承人进课堂” 实践活动,特邀江西省瑞昌竹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雷保红老师走进校园,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非遗竹编传承课,让传统技艺在课堂上焕发新活力。

课堂上,雷保红老师以瑞昌竹编的千年文脉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梳理了瑞昌竹编技艺的发展脉络。雷保红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传承经历,将瑞昌竹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定位、地域文化特色娓娓道来,让在场师生对这项扎根赣鄱大地的传统技艺有了更深厚的文化认知。

随后,雷保红聚焦瑞昌竹编的核心制作工序,从“选竹、破篾、煮篾、编织、定型”等关键环节展开详细讲解,结合作品讲解不同编织技法的特点,从传统的 人字编、十字编到创新的立体编织手法,一一拆解操作要点,细致的讲解让在场同学们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为让师生更直观地感受技艺精髓,雷保红带来了多件不同时期的瑞昌竹编代表作,既有融入现代审美设计的竹编装饰画、摆件,又有精美的编织动物和花瓶等。雷老师以自己设计的竹编文创产品为例,分享了非遗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思路,为《非物质文化再生设计》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也为同学们后续的非遗创新设计启发了灵感,让传统技艺在校园里真正“活” 起来、“传” 下去。

此次“非遗传承人进课堂” 不仅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探索,丰富了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也为师生与非遗技艺搭建了深度对话的桥梁,助力学生在传承中创新,推动非遗文化活态延续,也为持续推动非遗文化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后续非遗与高校的长效合作奠定了基础。

撰稿人:杨闵敏

一审:吴晨晖

二审:张甘霖